法國大學學什麼呢?過程?答案?

 法國大學學什麼呢?過程?答案?



有些人對自己的認知的道理深信不疑,而跟人家討論起來,是咄咄逼人,自己認為依理走遍世界, 得理不饒人。 就會出現這種現象: 會認為與人一起做事結果是最重要的,所以當結果認為不合理時就會跟對方爭論, 甚至會酸對方,或是出惡口,來達到自己要求的地步。
末學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法國大學讀書,會有一種現象,就是考試的考題的答案結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答案對了,可是中間的邏輯跟本不對,老師是不會給您分數的,老師會認為您根本沒有懂。而如果中間的邏輯推理都是對的,可是答案是不小心算錯了,老師也是會給分數。 為什麼呢? 法國大學訓練的是學生的懂得思考,知道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死背的讀書方式,如果您問末學,在法國讀書到底讀到什麼,可能就是學到如何思考跟解決問題。
末學還記得當年在大學修了統計學,考試的那一天,老師來了,他要大家把計算機收起來,不用算,沒有考題,他要大家寫下什麼是統計學。 這就是題目。 他要看大家的思考過程,而不是看您會不會算。您說過程重要不重要 ?
雖然答案很重要,其實過程也是非常的重要。 過程不能讓對方有同感,就算您有特別好的東西,人家也不會接受您的。
末學打個比方,有好的答案可以分享給大家,而中間的過程是很糟糕,就如同是一個結冰的冷湖, 雖然裡面有很好的生態環境,可是上面的那麼一層冰讓人無法接近。 而如果有個暖和的太陽,湖上沒有那麼一層冰,那麼一定很很多動物想來親近這溫暖的水湖。
這個沒有冰冷冷的而是溫暖的過程,大家一定會想跟您接近,這個與人友善交往的過程,有四招,也稱為【四攝法】。所謂【四攝法】就是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
布施攝是對於錢財心重的人,用財力幫助,對於求知心重的人,用道理去幫忙,慢慢的雙方互相的情誼逐漸深厚。
愛語攝是隨著眾生的根性,同樣的事情,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溝通的方式,如果以溫和慈愛的言語相對,關心對方,令對方生歡喜心,讓對方感到和藹可親而想親近,反之如果出口就是想酸人罵人,對方會逃之夭夭,因為相信不會有人天生下來就想被罵被酸的。
利行攝者,以身口意諸行皆有利於人,甚至以損己利人的行為,感化眾生,也就是以身作則,而不是嘴巴說說而已,自然大家會看在眼中。
同事攝,要深入社會各階層中,與各行各業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與其同事,自然對方會把我們當作自己人,就不會把我們當作異類,或是隔離我們。

我們常常說廣結善緣的人,自然走到哪裡都有貴人,好運自然來,建議不妨從四攝法開始做起。

上寫的不一定正確,提供給大家參考一下, 希望跟大家一起加油努力。

末學合十敬上。
照片為法國入秋的山谷,小兒子跟馬玩!

2 則留言:

來呀來,去呀去,思念橄欖常相守。

  來呀來,去呀去,思念橄欖常相守。 末學的法國前室友 VINCENT   ,打了疫苗之後還是確診,他打電話中在被急診室的護士小姐拒絕之後,死神就敲他的門了,第二天就被家人發現死在自家的臥房。這事情我難過了很久,這個故事末學寫在自己的 BLOG : https://bu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