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白人,但是差異非常大,閒聊美國白人跟法國白人。

 

同樣是白人,但是差異非常大,閒聊美國白人跟法國白人。



末學在歐洲住了很久,當初帶法國前妻回台,南台灣好奇的人,都以為她是美國人,走在路上,大家都叫她:『美國人』, 甚至親戚朋友的小孩想要跟我要一根她的金頭髮。其實對法國人來,如果稱呼他們為:『美國人』,是有點侮辱他們的意思。

末學以末學觀察到分享給大家,不一定正確,就是單純跟大家分享。法國人看不上美國人,主要在觀念、行為方式方面有很大的差異!

從道德倫理來看,突出的差別是法國人比較寬容、通情達理、美國人只會照章程辦,比較難溝通。

比如說:在法國,有寬恕別人的風氣。他們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常把尊重別人放在首位。美國人則鼓勵孩子自己做主,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比如說,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他的妻子,是在法國大革命時,被巴黎市民判處死刑而砍頭的。而路易十六的王后行刑前幾個小時寫下遺囑,是告誡自己的子女長大成人後,不要復仇,要寬恕處死他們父母的那些人!美國人則將報復當成了自衛反擊戰,而自衛反擊是不受法律制裁的,九一一之後,美國以反恐出兵去打伊拉克,說伊拉克有大量的核能武器,對老美有威脅,現在這場仗早就結束了,大量的核能武器呢?

在法國,你如果在家里辦晚會,賓客喧鬧影響鄰居休息的話,鄰居們會過來敲門,禮貌地向你表示不滿,你要是執意不聽,那他可能回去蒙頭睡覺,不會去告訴警察。美國人就可能直接報警,美國警察就會來,你的晚會就不能進行了。

有關於個人隱私:

   另外法國人比較注重個人隱私,尤其是家庭的隱私,這點和美國差距也大。如果克林頓在歐洲當總統,他就不會在任期上受到那麽難堪的攻擊。和女實習生交往密切進而发展到情人的關系,在法國不是一個嚴重到足以使你丟掉總統寶座的問題。事實上,法國歷代總統都是獵艷高手。密特朗甚至養私生女20年,媒體早就曝光過。私生女也上過新聞,現任馬克龍總統,上高中就跟大他二十多歲的女老師在一起了,當時女老師還是有家室的、有孩子的,大家也不是不知道,政敵們也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們彼此像有秘密協議似的,互相避免攻擊對方的私生活。他們認為有這樣的經歷並不影響其執政能力,而挖對方隱私以達到個人目的,則是卑鄙的、下流的、齷齪的,法國人反而會瞧不起這樣的人。

而克林頓為他的性醜聞,8年總統任期中打了4年官司。他花了一半時間接受調查,向媒界解釋,做偽證,再道歉,幾次陷入絕境。很多人都認為他非下台不可。倒是許多造訪的歐洲領袖,在克林頓困難地面對性醜聞時,堅定地和他站在一起,公開宣布支持他。

其實客觀的來看,克林頓其實是美國歷史上最能幹的總統之一。在他的任期中,美國經濟8年持續增長,股市空前繁榮,美國財政從大筆赤字到最後出現盈余,老百姓的腰包里鼓鼓的。盡管這樣,人們還是不放過他,卸任後還對他窮追猛打。檢察官為他的事大做文章。吊銷了他的律師執照,使他在未來的幾年中不能執業。

  歐洲人與美國人的行為方式也是有差別的。

法國人不會像美國人那樣沒完沒了地洗澡,甚至懶得洗澡了。法國人在兩居室的房子里,一般會修一個梳洗室,三居室兩個梳洗室。即使建個小樓有10個房間的話,也不過一層一個梳洗室,頂多在主臥室里加一個主人專用的。

美國人住房子,兩居室的房子要2個梳洗室,三居室的房子就3個梳洗室。如果建一個有10間房子的小樓的話,恨不得建10個梳洗室。我在美國看到多處公寓與別墅,印象最深的是梳洗室的數目!

吃飯的差異

   法國人有自己的傳統。他們穿衣吃飯就和下圍棋似的,有定式,先出的都是那幾步。而美國人沒有定式,講究隨意。到歐洲人家做客,主人會殷勤地幫你提供飲料,一遍一遍地遞小吃。而到美國人家做客,問你喝什麽的時候,你要是一開始沒想好,或僅出於客氣,擺手說不喝不喝的話,美國人就會徑自喝他自己的,讓你在一旁乾渴著。歐洲人吃飯,即使是一盤老雞塊,他們也會左叉右刀,將那雞塊翻來覆去,不厭其煩地切割,末學在美國看到美國人就會直接上手。

  但是不得不說美國人用快餐店吸引了歐洲孩子的胃口,又用好萊塢的影片侵占了歐洲孩子的娛樂空間。歐洲各大城市均推出迪士尼樂園的專賣店,將於動畫片的各種著名人物製成各式各樣的長毛玩具,在法國熱賣。每個家庭中都有這樣的產品。而這種產品的生產者都來自中國,雖然法國人擔心自己的下一代被美國同化,忘記了自己的文化傳統,忘記了本國文化與歷史,所以他們本能地抗拒這種文化侵蝕。會討厭美國人!

另外法國的奶酪在美國是不合法的,但是擁有槍支是合法的,一直讓末學很不能理解。

  穿衣服的不同

  歐洲人穿衣服講究。認真一 點,從上向下看,會發現他們的鞋穿得很標準。平時穿硬底皮鞋,周末穿軟底皮鞋,總之是皮鞋,顏色也要與衣服搭配。球鞋只是跑步穿的。甚至旅遊在外,也很少見他們穿球鞋上街,大部分時間是軟底皮鞋。他們講究的是儀表。而在美國,末學在華爾街,末學常常看見男士們上身西裝,腳上是一雙大球鞋。還有那些職業婦女,上身名牌衣服,下身短裙,穿著絲襪,身材也不錯,卻配一雙球鞋,健步如飛。當然她們到班上時,會換上皮鞋。美國人講究的是舒服。


共同的價值:

法國人雖然看不上美國人,但畢竟具有相同的價值觀。他們追求的都是民主制度,自由的市場經濟與法制社會,本質上是一樣的。

末學認為法國人心裡是嫉妒美國的強大,心裡不服氣。但又沒有足夠的抗衡手段,畢竟路易14跟拿破侖時代都已經是歷史了。其他歐洲國家比如說英國在上個世紀初在世界各地都有領土,號稱"日不落帝國",現在只能退守英倫三島,每天看著夕陽西下。可以想像歐洲人想領導世界的雄心仍在,

法國跟其他歐洲的政治家追求的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實際上在國際重大問題上,歐洲人最終還是和美國站在一起的。

就稍微給大家提供一些不同的看法,法國的白人其實跟美國的白人差異非常大。 不要以為他們都是白人就都一樣。

末學 合十敬上

1 則留言:

  1. 法國人看不起米國人 這件事不如把歷史再往前拉到英國成立初始跟法國人之間的角力,法國人本來就有與身俱來貴族氣息,英跟美難聽一點的 剛好時勢讓他們趕上了 ,所以代代遺傳強權掠奪只想當老大,一昧要押制他人的心態. 眼前英國算是沒落了,米國呢? 如果有一天,某個國家能夠擁有強勢碾壓3倍軍力於米國,那會是另一境界

    回覆刪除

來呀來,去呀去,思念橄欖常相守。

  來呀來,去呀去,思念橄欖常相守。 末學的法國前室友 VINCENT   ,打了疫苗之後還是確診,他打電話中在被急診室的護士小姐拒絕之後,死神就敲他的門了,第二天就被家人發現死在自家的臥房。這事情我難過了很久,這個故事末學寫在自己的 BLOG : https://bu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