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法國留學,是享受人生?還是真的讀書?
前一陣,末學介紹法國的學制,並說了一下世界大學的數學排名,就有人認為法國學生懶散,根本不相信這世界排名。末學再三問了之後,知道這個人根本沒來法國讀過書也少交流過,也根本不了解法國學制。末學看了這個人的臉書,知道他是曾經留美的數學老師,看他留言一直硬拗跟酸言,末學就好心告訴他:『飯可以亂吃,但話不可以亂說,如果有人把他的文章截圖翻譯成法文,貼到法國大學的論壇裡面,請問他能想像事情的後果嗎?』。
一般的華人(包括台灣人)其實在國外給人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同樣的事情,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溝通的方式,如果以溫和慈愛的言語相對,跟人溝通,令對方生歡喜心,讓對方感到和藹可親而想親近,反之如果出口就是想酸人罵人,對方一定會逃之夭夭,因為相信不會有人天生下來就想被罵被酸的。大家說是吧?
其實一般華人的印象都對法國的印象是浪漫美麗的藝術國家,但是理工方便就好像沒有這麼出名了。
大家都知道比諾貝爾獎更難奪得的國際菲爾德茲Fields Medal數學獎(相對諾貝爾年年頒獎,菲爾德茲獎每四年才頒一次,而且獲獎者還須限制不得超過40歲。)法國的巴黎PSL文理研究大學和哈佛並駕齊驅第一名,教出的獲獎學生同樣有18人之多。出名普林斯頓大學則是以16人屈居第三。
請問您還會認為法國大學是那麼差嗎?
其實一般的法國大學,都是國立大學,一般不會拒絕學生,但是能讀出來,拿到文憑真的很少,以前末學記得大一跟大二如果3年內沒有讀完,大學就會請您走路,而且再也沒有一所國立大學會收您了。所以學生要混日子,沒有人管,只是到時就請這個混日子的學生離開!
法國的國立大學好讀嗎? 其實天資不好的末學讀得非常辛苦,我們大一一同進來,只有50%的人能升上大二, 而25% 的人允許留級,其他25%是直接淘汰了。其實法國人本身也讀的苦哈哈的。 我還記得跟我一起進入大一,一起讀完碩士工程師,只剩下4個法國同學,其他都是被淘汰,不然就是留級了,當然也有轉去其他地方讀的也有。當然末學是比較笨的,所以才讀得苦哈哈的。
在法國國立大學讀書,會有一種現象,就是考試的考題的答案結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答案對了,可是中間的邏輯跟本不對,老師是不會給您分數的,老師會認為您根本沒有懂。而如果中間的邏輯推理都是對的,可是答案是不小心算錯了,老師也是會給分數。 為什麼呢? 法國大學訓練的是學生的懂得思考,知道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死背的讀書方式,如果您問末學,在法國讀書到底讀到什麼,可能就是學到如何思考跟解決問題。
末學還記得當年在大學修了統計學,考試的那一天,老師來了,他要大家把計算機收起來,不用算,沒有考題,他要大家寫下什麼是統計學。 這就是題目。 他要看大家的思考過程,而不是看您會不會算。您說過程重要不重要 ?
雖然答案很重要,其實過程也是非常的重要。 過程不能讓對方有同感,就算您有特別好的東西,人家也不會接受您的。尤其是跟人相處!
法國國立大學的學費呢?
當初在1990年才200法郎的註冊費,沒有學費,我沒有買學生保險,我買其他地方的保險,就沒有多要錢了。後來工程師學府也才1000法郎註冊費一年而已。其中有一年,運氣好,末學還拿到獎學金。
現在的學費呢?去年一年的收費大約是這樣的:
學士生: 非歐盟國家的學生: 2.770 euros ( 歐盟國家學生大約是 170 euros)。
碩博士:非歐盟國家的學生 : 3.770 euros (歐盟國家學生大約是 243 euros 或是 380 euros)
其實法國只是一個6700萬人口的古老歐洲大陸國家,限於經費及環境,加上大學不收學費或收很低廉的年費,所以不夠高薪厚祿把國際頂尖教授吸引來法國授課,這無疑是法國科研界及學術界的最大宿命缺陷。但是如果您真的想讀書,末學非常推薦您來法國讀國立大學。而且真的會學到非常多的東西。
另外一點,必須強調,法國是世上少數國家在中學仍然堅持保留哲學這一冷門科目為必修科,而且列為中學會考的必考科目。妙的是法國數學家大多數都精於哲學理論。好玩吧!
圖是ARWU世界大學的數學排名,可以看到在巴黎大學就包下了第一名,第三名 (SORBONNE 前居里夫人的學校也合併在之下) 跟國際菲爾德茲Fields Medal數學獎各大學校的排名。
介紹完畢,在法國留學發生很多不少趣事,比如說喝酒不小心認識名教授,週末被鎖住實驗室,等等趣事,如果有興趣的人,告訴末學,末學再慢慢寫出來。
末學合十敬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