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常的夢中情人,各種不同下葬法。

 



 

這一陣子,COVID 的疫情,末學身邊很多人都突然離開了。 人生真的無常。

 

突然有一天,在巴黎的網絡論壇上有個人跟末學聯繫,他也住巴黎,常常關注末學的文章,知道末學是佛教徒。他有好友走了,想請末學去主持佛教的儀式。 因為疫情嚴重,巴黎的幾個大山頭的寺廟的出家人都不想出來。 於是乎,他們就找到了末學,末學也同意幫忙。 他們問末學要多少錢,末學說您們給末學機會,讓末學榮幸跟大家結緣,末學怎麼還好意思收錢呢? 之後他們還是包了個紅包給我,要末學一定要收,末學就收了這錢,就當天捐給了佛教慈善機構,並且把收據EMAIL給那個請我幫忙的人。

在喪禮,末學除了幫忙念佛之外,末學也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希望他們不要難過了。這段話,在文章最後一段也寫出來跟大家分享。

 

大家不要以為死去離開的都是老人,很多人年輕力壯的比老年人還快過世了。 還有很多就是出乎大家意外的人就離開了。 甚至有些人早上也許還一起喝茶,下午就不見人了。這次末學去主持超度的儀式,走的就是一個30歲的年輕人

 

比如說前一陣子,還有一個要好的法國同事,還是個博士,每天乘火車上班時,常常跟末學就不約而同的在同一班火車遇到,末學常常跟他在火車上開心的聊天,當然末學也從聊天中知道他單身在暗戀公司一個漂亮的女同事,剛好這女同事也一直把末學當大哥,所以女同事沒事也會找末學喝茶閒聊幾句話。這同事生性比較靦腆、臉皮薄,一直沒有勇氣對對方表態。每次在火車上聊到這漂亮的女同事,他臉上是開心的微笑,一直問末學有關這位女同事的消息。末學相信他人生有很多計劃想去實現。

 

有一天早上在辦公室他突然咳嗽跌倒了,就是那麼一剎那而已,心就不跳了,大家都來幫忙急救,同事們同時通知醫生跟救護車前來,醫生到了就緊急送大醫院治療,我那時就眼睜睜的看著他沒有反應的被醫生跟消防隊送下樓,下樓時候同時醫生還是不斷對他心臟按摩跟他說話。下午醫院就通知公司他的過世,好好的一個人就這樣離開了。說突然真的是有夠突然的了。

 

 

這同事還一直沒有對他暗戀的夢中情人表態,就這樣的離開了。而他的夢中情人也一直不知道位同事在暗戀著她。

 

他的突然離開,這事情到現在很多同事還是不敢相信, 這輩子同事們再也沒法跟他一起喝咖啡了。 這事件給很多同事一個打擊, 公司還請心理醫生來幫忙疏解同事們心理的憂鬱不安。

 

 

人要離開就是在呼吸中那一剎那,說多快就有多快。

 

很想寫一篇有關死人的看法,但是末學的生活瑣事也超多,自己也一直沒抽出時間來寫。 現在提筆下來跟大家討論一下。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糾正!

 

 

1-在福中不知福的死人

 

談到死人,就很容易會聯想到鬼,殭屍之類的東西。 還記得小時候,那年代掀起一股殭屍片熱潮,那時香港片常常拍殭屍鬼片,所以小時候去租影片來看,如果不是看日本的卡通影片,就是看香港的殭屍功夫片。其中很多片子都是很搞笑的殭屍片,其實一點也不恐怖,都是一些什麼停止呼吸就能讓殭屍感應不到人之類的喜劇片。 

 

重點來了,那些片子中最常看到就是棺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棺材頭上都有刻字不然就是貼字,在印象中影片中比較常常看到就是倆個字: 【福】跟【壽】。 

 

當然一直到現在,末學也不能了解為啥是這倆個字出現的比較多。 人離開了就是幸福嗎?所以要貼【福】字呢? 還是希望離開的人,下輩子有【福】嗎? 

同樣的人死掉為啥要貼【壽】字了? 不是都沒有命了,為啥還要貼【壽】字,都已經離開了,為什麼還要讓死者那麼執著消失的生命呢? 真的是很無明的一件事情。

 

不過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我們這個傳統的習俗,還是非常有意義的,現在我們大家來想一想,死人就是躺在有【福】中的人!但是很可惜死人沒有意識了,不知道自己躺在福中,所以說死人是躺【在福中不知福】, 對吧?

 

如果一個人,另一伴是美貌賢惠或是瀟灑有為,日常生活中是衣食無憂、有房、有車。大家一定覺得這個人真的過得很幸福美滿,對吧? 但是如果這個人還不滿意又整天抱怨東抱怨西的,一點小事就到處不滿的抱怨,大家一定會覺得這個人是活在福中不知福,那個剛剛提到【在福中不知福】是什麼人?

 

 

死人!!  對吧。

 

 

 抱歉!這不是我說的,請不要來罵我打我,這是傳統的習俗貼在棺材上面寫的。末學只是如實的表達出來而已。當然愛抱怨的人也請不要自己對號入座。

 

 

2:不同的方法送死去的人

 

末學這篇文章就介紹一下末學知道比較跟東方不一樣特殊的習俗。

 

--為死人禱告的歐洲天主教:

臨終時親屬盡可能在病患臨終者意識清楚時,請神父為臨終者舉行「終傅聖事」,他們認為是讓病患能有機會懺悔並獲得平安、安慰與鼓舞重振對上帝的信心,若發現病患已無法救治,則可以提早作準備。

之後的幾天內通常在教堂內舉行,就如同國人的公奠。大約就是神父祈禱詞→唱禱詞 (告別曲) →親朋好友們並對死者的追念致辭(這一般都是哭著說完)→灑聖水→獻香→祈禱文→起棺至墓地。

天主教認為人死後,死者的「靈」即回到主的懷抱中,所以沒有招魂幡,也不燒紙錢。

 

不過有些基督徒他們認為:『人的救恩取決在於世上, 一旦去世便結局已定, 活人的祈禱不能影響絲毫死人靈魂的歸處』,所以他們認為為死人禱告的天主教跟很不遵守聖經也一點用都沒有。

 

其實末學認為親朋好友們對死者的追念,這是安慰活著的親朋家屬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把思念大聲的用哭的說出來,因為這對心情上面有個疏洩,真的會比較容易放下對死者的執著。不要小看這一點,這真的很重要。

 

末學就認識一個法國老太太,因為她從小到大都是受很嚴格的德國式的家庭教育,生活是一板一眼的,所以對人也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感情。當她的老公突然的離開,她一點也沒有哭,在追悼會上面就是不說話的坐在那裡。 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個老太太非常的堅強。 其實不是這樣。沒多久,這老太太就出問題了,她常常迷路,說話沒有邏輯性了。 後來心理醫生診斷出這老太太有很嚴重的抑鬱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老太太一直沒有哭過,所以也一直沒有把對離開的老公的執著放下。我有次跟這位老太太聊天,她說她還在夢中,她不覺得她老公離開了,這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

 

人不是沒有七情六欲的,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當成無情的石頭一樣,遲早會出問題的 (很多人學打坐就是想學一念不生,把自己當成石頭一樣,這絕對不是正確的做法),就好比遇到問題而不敢面對一樣,暫時的不想,一念不生,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遲早我們還是要去處理的。而且人是有情感的,遇到問題要勇敢的面對自己的感情比較好解決事情,所以想哭就不如大聲哭的說出來吧,好處多多。而且相信沒有人會嘲笑您的。

 

 

--跟屍體一起過節的印尼

在印尼有些地方,親人對失去家人是念念不忘,所以當地有一個所謂的屍體節,三年一次那天他們會將其祖先從墳墓中挖掘出來,通過精心的打扮這些遺體,接他們回家過節,表示緬懷他們已故的祖先。

 

當然這也是對死者的一種執著, 對死人放不下,基本上就是對【我所】擁有的親人放不下。 所以還會想讓他們回家一起吃飯,過節。同樣的有些人是對自己的車子,金錢放不下。這也是自己被【我所】擁有的給綁住了,被綁住了,您就解脫不了了。

 

--西藏的天葬餵鳥吃屍體

這是純粹是西藏喇嘛教的習俗,就是把去世的人都屍體的肉一點一點的割下來餵鳥吃。

這已經有好兄寫了文章出來破斥這天葬跟佛教無關,而且很不合乎佛經。末學就不批評了。只不過末學覺得如果從衛生的角度來看,如果死去的屍體帶有傳染病的,這可是會傳染給鳥類,是不是會再傳染給人類呢?這是不是會加重禽流感的流行呢?

 

 --三塊大石頭的阿拉伯土葬。

在阿拉伯的回教國家,末學知道,人去世之後,屍體用白色的素衣包起,沒有棺材,去世幾天內就入土為安的下葬了,貴為國王也是一樣的方式下葬,不管在世多有錢,死掉,一樣的埋葬,蓋在身上只不過些土而已,大家都一樣。

值得一提的就是阿拉伯人會用三個大石頭壓住屍體。分別在頭部,腳跟身體三個地方按住屍體。為啥是三個大石頭,這故事很有趣,這是一個阿拉伯人學者告訴我,等以後有時間,末學再長篇的寫出來跟大家分享。

 

 

3-不過是短暫的再見而已。

 

 

佛教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真心、如來藏,也叫做佛性,這個真心是不生不滅的,祂能存一切業報的種子一旦等緣分到了,祂如實的呈現業報。所以您不用擔心。所以我們種下的因果,跟我們有緣的眾生,其實也離我們不遠。 所以當我們的親人離開了,其實也不過的短暫的再見而已, 如果您欠對方錢,而對方也去世了,也許他就會投胎來當您的兒子,來跟您要債。所以您跟這些親朋好友結下了這些緣份是不會消失的,也就是說來世您還會跟他們見面的,因為這就是因果,也因為有如來藏所以有三界輪迴如實的呈現。

 

 

比如說從前過去有一個老和尚,他路過一個村莊,看見有一戶人家娶媳婦,老和尚路過人家門口,往院裡瞅了一眼,說了幾句話:『六親鍋裡煮,豬羊坑上坐,孫子娶祖母。』

這些話被院裡的人聽見了,他們拉住老和尚,不讓他走,要他把話解釋清楚。

老和尚說:『我說得都是真話,你們看不到,我能看到。鍋裡煮的這些豬馬牛羊,都是 前世吃豬馬牛羊的人,現在已經轉世,變成了豬馬牛羊,現在被放在鍋裡煮了。坑上坐得人,就是前世被吃掉的豬馬牛羊,今世轉成人了。這就是因果輪回,絲毫不 爽。你吃它,它吃你,吃來吃去何時了啊?只有 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告訴大家不要傷害眾生了,害他就是害自己,大家在六道輪回的路上不能自拔。』

為什麼今天孫子娶了祖母?

『這個孫子的奶奶是九十多歲死的,當時,她的兒子還小,她死的時候,孫子還不到九歲,所以,她一直念念不忘這個小孫子。 

當她咽氣的時候,她的手拽著小孫子不放,好幾個人才把這個手給扒開的。她的那份情太重了。所以,死了以後當下去投胎。正好她那個村子鄰居家有個小媳婦想懷孕,她就去她家投胎了。變成了她的女兒。當他孫子九歲的時候,這個小女孩出生了,長大以後就嫁給了她的孫子。』

 

所以跟親友說再見,從在長久的輪迴的時候來看,這也只是暫時的小小的分別,所以不要難過了, 一定會再見面的。

 

當然千萬不要小看因果的力量,是逃也逃不掉的。

 

 

末學 合十敬上

 

 

 

 

法國大學學什麼呢?過程?答案?

 法國大學學什麼呢?過程?答案?



有些人對自己的認知的道理深信不疑,而跟人家討論起來,是咄咄逼人,自己認為依理走遍世界, 得理不饒人。 就會出現這種現象: 會認為與人一起做事結果是最重要的,所以當結果認為不合理時就會跟對方爭論, 甚至會酸對方,或是出惡口,來達到自己要求的地步。
末學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法國大學讀書,會有一種現象,就是考試的考題的答案結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答案對了,可是中間的邏輯跟本不對,老師是不會給您分數的,老師會認為您根本沒有懂。而如果中間的邏輯推理都是對的,可是答案是不小心算錯了,老師也是會給分數。 為什麼呢? 法國大學訓練的是學生的懂得思考,知道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死背的讀書方式,如果您問末學,在法國讀書到底讀到什麼,可能就是學到如何思考跟解決問題。
末學還記得當年在大學修了統計學,考試的那一天,老師來了,他要大家把計算機收起來,不用算,沒有考題,他要大家寫下什麼是統計學。 這就是題目。 他要看大家的思考過程,而不是看您會不會算。您說過程重要不重要 ?
雖然答案很重要,其實過程也是非常的重要。 過程不能讓對方有同感,就算您有特別好的東西,人家也不會接受您的。
末學打個比方,有好的答案可以分享給大家,而中間的過程是很糟糕,就如同是一個結冰的冷湖, 雖然裡面有很好的生態環境,可是上面的那麼一層冰讓人無法接近。 而如果有個暖和的太陽,湖上沒有那麼一層冰,那麼一定很很多動物想來親近這溫暖的水湖。
這個沒有冰冷冷的而是溫暖的過程,大家一定會想跟您接近,這個與人友善交往的過程,有四招,也稱為【四攝法】。所謂【四攝法】就是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
布施攝是對於錢財心重的人,用財力幫助,對於求知心重的人,用道理去幫忙,慢慢的雙方互相的情誼逐漸深厚。
愛語攝是隨著眾生的根性,同樣的事情,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溝通的方式,如果以溫和慈愛的言語相對,關心對方,令對方生歡喜心,讓對方感到和藹可親而想親近,反之如果出口就是想酸人罵人,對方會逃之夭夭,因為相信不會有人天生下來就想被罵被酸的。
利行攝者,以身口意諸行皆有利於人,甚至以損己利人的行為,感化眾生,也就是以身作則,而不是嘴巴說說而已,自然大家會看在眼中。
同事攝,要深入社會各階層中,與各行各業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與其同事,自然對方會把我們當作自己人,就不會把我們當作異類,或是隔離我們。

我們常常說廣結善緣的人,自然走到哪裡都有貴人,好運自然來,建議不妨從四攝法開始做起。

上寫的不一定正確,提供給大家參考一下, 希望跟大家一起加油努力。

末學合十敬上。
照片為法國入秋的山谷,小兒子跟馬玩!

蒙娜麗莎: 『法國疫情嚴重,一年多沒有人來看我了, 老娘輕鬆一下。』

 蒙娜麗莎: 『法國疫情嚴重,一年多沒有人來看我了, 老娘輕鬆一下。』




這幅畫會出名就是不管您站在任何位置,您都會覺得美麗蒙娜麗莎都在關注您。其實人都是需要被關注到的。不想被其他人關注到的,除了要入無餘涅槃的大阿羅漢外,就是無情的朽木跟石頭了。
疫情前,在羅浮宮,我們要排了很長的隊伍,才能看到了美麗蒙娜麗莎,所以那時我們也排了很長的隊伍,讓美麗的蒙娜麗莎來再關注我們一下, 同樣的我們也來關注美麗的蒙娜麗莎。
佛教說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人跟人之間的相處其實真的就是一門學問。人與人是絕對平等的,如果您要求其他人對您好,而您沒有相對的付出,這往往達不到您要的對方關注您的效果。 尤其在朋友跟夫妻之間,如果只有一方不斷的付出,而一方只會發號命令,不懂得去關注對方,到最後會搞到對方的疲乏,結果朋友夫妻之間可能就會冷戰,甚至一方短暫的離開,甚至有些就再也不相往來了。所以當我們要求其他人對我們關注時候,千萬不要忘記我們也需要去關注其他人。 非常的簡單的一句愛語,一句溫馨的問候,一杯小咖啡,都能讓其他人感受到您的誠意。 尤其是夫妻。請對您的另外一半多多關注一下吧! 千萬不要只要對方關注您而已,而自己不關注對方。
末學也發現長期對眾生關注,對大家不計較的人,人緣特別好,大家都很想親近他。當然做什麼事情都會比較容易, 自然而然走到那裡都是海闊天空,特別多的貴人,其實同時這個人也是其他人的貴人。 就如同美麗的蒙娜麗莎不求回報的笑著關注大家,久而久之,大家就自然而然的會來關注她。

不同的認知,不同的笑點,需要互相取笑嗎?

不同的認知,不同的笑點,需要互相取笑嗎?





末學的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台灣同事,他姓潘,當初在國中,他的英文老師就隨便給他取名了個英文名字:彼得,也是他的英文名字成為了PETER PAN。在台灣也都一直相安無事,他也習慣用這個當作他的英文名字。


他被調到法國研發中心工作六個月,當時我負責接待他,當我帶他去辦理入公司通行證跟員工餐廳的通行證, 承辦人問他有沒有英文名字,他也就隨口說他叫PETER PAN。 當下承辦人員笑壞了。 因為PETER PAN 就是巴里小說跟迪斯尼卡通中,永遠長不大的小飛俠的名字。我告訴他,他也很吃驚
:『天呀!怎麼會那麼巧』,但是世界就會有那麼巧的事情!


以後開會,輪到他發問,上面的組長叫他的名字PETER PAN的時候,就是惹來大家的不自覺的由心而發的微笑。搞得他也非常尷尬,往往開會中他想要說的重點,就在大家微笑中給遺忘了

 

我相信他當初的英文老師的英文程度一定很好,但是沒有西方人的文化背景,所以就給他取了這個英文名字,真的把他給害慘了。

 

真的不要輕易的自己認為:『我能說外文,我在國外讀過幾年書,就認為自己是外國通』。我們所能知道的認知都往往不全面,所以一定要多聽、多問、多聞才能進步!

 

我們能分別、能認知的意識心,是不完美的。 所以用自己意識的認知跟其他人的認知常常會有誤差,因為畢竟意識心是不完美的。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溝通。在溝通上,末學常常會問對方有沒有聽懂,而且重要的事情,末學會請對方說一遍給我聽,看對方有沒有誤會,因為文化背景的不一樣,有時也會有很大的誤差。

 

對外國人如是,跟其他人也一定如此,有些時候要多多聽聽他人的意見,知道對方到底如何想到,不然造成的誤會可就大了。記得意識心不是完美的,但是需要溝通。而且如果對方跟我們的認知不一樣的時候,也不需要馬上就互相排擠對方。如果不互相溝通,反而很容易造成繼續的誤會,也許會造成往後不可能原諒的大錯! 下篇文章末學會舉例一個法國老師的故事!這裡就不寫長篇的故事了。

我們的老祖宗怎麼想呢?

我們的老祖宗,對一件事情的思維,也是提到【錯綜複雜】的思維方式,【錯綜複雜】最早來自《易經》,一個卦除了變卦之外,這個卦的現象就可以看到所謂的【錯】卦,【綜】卦,【複雜】卦。末學稍微介紹一下:

所謂【錯】卦,就是立場相同,目標一致,可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見也就會不同了。舉例來說,末學是做研發的,末學就會常常邀請維修工程師們參與新的研發討論會,因為做久了資源維修知道售後服務的辛苦,他們的看法會跟一般只做研發工程師不一樣,雖然立場相同,目標一致,可是看法就是會不同。

而【綜】卦,就是從不同的立場看問題,比如我們研發的產品,客戶的看法跟我們研發部門一定不一樣,常常就有客戶跟我們反映為什麼要用更多的錢買同樣功能的東西。

至於【複雜】卦,也就所謂的【交互】卦,就是指問題內在的變化。這是告訴我們看事情考慮問題,不要只看一面,一件事情問題正面看了,再看反面,反面看了,再把會變化的那一面也要看清楚,同時亦要看反面,這樣四面都注意到了,還不算完備,因為內在還有變化,而內在的變化,又生出一個新的現象了,而新的現象也是同樣有新的【錯】卦,【綜】卦,【複雜】卦,就是這樣永遠不停的變化中。《易經。繫辭上傳》中也說:「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就是在說明這個道理。

而佛教如何認為呢? 有興趣的人,來學佛吧!這裡末學就不多寫了!


末學 合十敬上

依蘋果立國,看來都是蘋果惹的禍

 

依蘋果立國,看來都是蘋果惹的禍






還記得在疫情來臨前,我還是業餘導遊的時候,有團都是佛教徒的佛光團來到法國之後,他們突然要求跟我改行程去瑞士, 我告訴他們瑞士消費比較高,團費會增加很多,多出的費用基本上就是實報實銷,大家平分,末學的基本費用不變。大家同意之後,我們就從巴黎出發去瑞士了。

我們在瑞吉山峰、琉森湖邊的旅館租了房,從巴黎開了一天的車,晚上我們終於到了琉森湖。在微微淡淡霧中,對岸的小山丘跟天上美麗的月娘,湖水映著她們身體的倒影,微風吹過湖水,她們也顧影弄姿含蓄的擺動水中綽約多姿的身影,朦朦朧朧中、遠處傳來忽長忽短的山羊鈴鐺聲,好一幅如夢如幻的人間淨土! 我們大家都被這歡迎的美景給吸引住了,好美! 好美的琉森湖畔, 大家看了都說不出話來了,去旅館的腳步也都放下來了,大家欣賞這無法形容的美!

我們的房間開了窗戶就看到琉森湖,下了樓就到了琉森湖畔,我跟旅館租了二個獨木舟,我們就去划船遊湖了,真的好寧靜的湖。還有在韋奇小鎮, 我們都把鞋子脫了,把腳放入水中,在水天一清色的湖水,餵著鴨跟海鷗,享受瑞士人間淨土。末學還隨手寫了首打油詩:天藍水綠爭淨色,風吹山影水中動,腳踏清水真淨土 ,鷗鴨有情同進食。

話說琉森湖跟瑞吉山峰是瑞士之母,有天早上我跟當地人一起吃早餐,他們告訴我一個小故事:

13世紀末,歷史悠久的奧地利哈布斯堡(Habsburh)王室,派遣格斯勒(Gessler)的酷吏治理琉森湖邊的地區。這位酷吏的酷政令此地的人們喘不過氣, 尤其是重賦稅更使他們感到不堪負荷。酷吏甚至下令所有的人得向一頂絕對權力的帽子致敬。出身琉森湖邊的的威廉泰爾,拒絕對於屈從於金權的執行官格斯勒,而被逮捕。格斯勒為了懲罰他,命令他射下放在他兒子頭上的蘋果,否則他們父子都必須死。結果這隻箭不偏不倚地射中了蘋果,因而保住了自己和孩子的性命。 此後這位瑞士「神箭」在一次埋伏行動中,一箭射殺了格斯勒,不僅為自己報仇,也為此地區的人民除了一大害。自此威廉泰爾便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也因此引發了解放瑞士的革命。接下來為了抵抗哈布斯堡王室,烏利溫特華登(Unter Walden),以及許維茲(Schwyz)三個琉森湖邊的森林州(Waldstatte)便結合一起,形成一個強大的聯合陣線。三州的代表並於129181日,在噴泉村(Brunnen)外的草地上立誓。 瑞士人為了紀念此事,定這天為瑞士的國慶日,瑞士這個名詞亦是從這三個森林州演變而來。此後的一個多世紀裡,許多州紛紛加入這個聯邦,進而使琉森湖獲得了「四座森林市鎮之湖」(Vierwaldstatersee)的稱號。就這樣琉森湖跟瑞吉山峰成為了瑞士之母。

聽完他們介紹的小故事之後,我就跟他們說:『亞當跟夏娃因為蘋果而有了原罪,牛頓因為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很多人手機非蘋果不用,沒想到瑞士也是依蘋果立國,看來都是蘋果惹的禍,哈哈哈哈!』 我話說完,他們大家也跟著笑了。

其實政治都是一樣,Habsburh王室會失去瑞士,小蘋果其實只是助緣,不得民心才是要點! 不懂人民的心所需要,不懂人民苦,人民不認同,而當權者只是把認為自己有政權,就認為自己高高在上,要大家尊敬他,這樣的政權遲早都會下台的。 歷史就是很明亮的眼睛,但是現在政權在手的政治家,很多人還是故意不看懂。 這就是佛教所謂的一念無明 (簡稱為愛住地煩惱),就是執著自己的貪愛權跟利,而被自己的貪愛給遮住了,不能以理作意。 所以【無明】就會導致【無民】,沒有開玩笑的。

我們也聽了這些瑞士人的建議乘小火車去瑞奇山峰去散步,從瑞奇山峰看琉森湖,我們開心的大笑,【笑】真的會傳染,不少瑞士人也被我們的笑給感染,不少人跟我們合照,有幾個瑞士人開心的笑著問我們從哪裡的,當我們告訴他們是:台灣! 他們也表示有機會會想去參觀。國民外交,其實從【笑】開始,廣結善緣當然也從親民的【笑臉】開始。

我們乘小火車回去的時候,兩位當地老太婆跟我們合照,在火車上就跟末學聊天,她們問起我們信仰的宗教,我告訴她們,我們是佛教徒,她們就很好奇的問下去了,末學也慢慢解釋給他們聽,我們之後互相留了EMAIL跟聯繫方式,她們說有機會再來瑞士,她們希望能招待末學去她們家住。 隨後末學就從手機上傳了法國真心出版社的介紹佛法的法文跟德文的小視頻給她們。

琉森湖畔有瑞士之母,我知道很多人愛看辣妹,大家有沒有看到美麗的瑞士女郎呢?身材超級好的辣妹。

末學合十敬上

 

 

 

人間很苦的好咖啡

 

人間很苦的好咖啡

 


有次去蒙馬特的時候,末學帶著八位台灣美女去喝咖啡,順便吃點小點心,這位法國的服務生看到末學跟八仙女在一起,他就過來問末學怎麼會能跟那麼多的美女在一起,看到他一臉非常羨慕的樣子,我說我是業餘的導遊,這些都是台灣來的客人。

順便末學就告訴他:『人生很苦呀!!』

他說:『怎麼會呢? 跟那麼多美女在一起怎麼可能人生很苦!』

末學就問他:『有沒有老婆』,

他說:『以前有過,後來離婚了』,

 末學就問他:『那當初您跟老婆在一起的日子,是不是很多問題?日子很苦?』,

他回答:『是的,就是因為太多煩惱了!受不了!所以才會分手的!』

 這時候末學就告訴他:『一個女人就讓您受不了,想想如果有八個女人在您旁邊,請問人生是不是苦上加苦?』。

說完後這服務生也哈哈大笑了。

八仙女聽到我們在大笑,就問了末學怎麼了?

末學解釋我們的聊天之後她們也開懷大笑!

 

本來人生就是苦的,看您怎麼看人生,苦煩惱也能成就菩提。所以不如意中有如意,我們跟這位法國服務員,我們不是在談苦中開懷大笑嘛!難道不是嗎?

 

後來我又多次來蒙馬特了,有次這位服務生又認出我來了。

他說這次我帶來了多少位美女呢?

我開玩笑的問他:『您需要我介紹美女給您嗎?

他笑笑的說:『太麻煩了,人生太苦了,還是不需要了!』

我笑笑的說:『人生很苦,就如同您的咖啡,但是加了糖就不苦了,人生本來就需要我們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是有煩惱才能讓我們有解脫的智慧!! 難道不是嗎?』。

 

之後他看了咖啡廳很認真在工作的金髮老闆娘,

他還問我:『有沒有帥哥介紹給我們咖啡廳的老闆娘?』

還問末學:『你有沒有興趣?』

 

 

大家猜我怎麼回答的呢?

 

哈哈哈哈哈哈!

 

我把他拍下來,當然他也願意露面跟大家結緣。

 

 

有次我跟一個朋友去蒙馬特,我又去喝咖啡,順便吃點小點心,我要付錢的時候,老闆娘說:『服務生請你了,不用錢』,我去跟服務生道謝的時候,服務生說:『老闆娘請你的,不用謝!』。這……, 我就轉頭對老闆娘笑了笑!她也回我個微笑。

 

大家都說法國人非常冷淡,其實法國人非常有人情味的。

 

現在法國疫情嚴重,餐廳,咖啡店都不能開店,旅遊餐飲都是慘兮兮的。也不知道他們過得好不好?希望他們一切平安。

 

 

人生就是苦的,看您怎麼看人生,如果能轉念頭,越苦煩惱也能成就越大的菩提,一念生,一念死,如何轉念頭看我們自己了,大家認為呢?

 

末學 合十敬上

法國鄰居好友們

 法國鄰居好友們




週末打通長途電話給媽媽報平安,幾天前是末學的母難日,電話中末學也謝謝媽媽。上星期五我在公司借助這個機會請我們那一樓的同事們吃早餐。 這是跟大家廣結善緣的好機會。 我同時帶了些巧克力,一包巧克力請中國同事們吃,一包巧克力給說西班牙文的拉丁同事們吃。組裡面的同事就邀請我一起吃飯並且回請我喝咖啡。 就在公司的咖啡廳,突然一群拉丁朋友們就看著我,用西班牙文唱起生日快樂的歌, 其他法國同事們也跟著唱,雖然他們不知道是誰過生日, 不過大家就一哄而唱。他們唱完了,我紅著臉,站起來跟大家道謝。 出外真的是要靠朋友。 謝謝大家。
一般在法國巴黎的留學生,都會覺得找個知心的法國朋友很難, 漂亮的女留學生除外,因為她們自然就有很多法國男子在她們的後面殷勤的搭訕。即使這樣但是真正的進入法國當地人的圈子,還是比較少。 末學有時候跟留學生們聊天,他們都承認有個知心的外國好友真的很難,其中一個原因是語言的障礙,而其實很多留學生除了上課外,都跟自己的同胞整天混在一起,看的是中文網絡新聞,吃的是中國食物,談的國內的新聞,在法國幾年下來,法文的程度還是在當初剛來法國的程度,其實他們除了住在國外環境不一樣,而基本上,他們的生活圈子根本是沒有出國的。 如果做不到入境隨俗,當然是很難打入法國人的生活圈子裡。所以當他們在抱怨法國人不容易接近的時候,其實他們本身也要負一些責任的。 不付出就要其他人來接近,天下好像沒有這種好康的事情。相同的法國人如果不是中國迷,也會覺得中國人真的很難接近。
末學因為是從小離家在國外長大,其實身邊的華人朋友也不多, 小時候常常跟老外同學、老外師兄弟們混在一起,所以有些地方思想上面是比較像洋鬼子,跟人說話會比較沒大沒小的,沒有禮貌,現在還是常常被家人糾正。 當然在公司開會,不合理的地方,末學跟這些洋鬼子們據理力爭, 不會呆呆的坐在吃虧生悶氣。記得末學小時候學武術的時候,武術老師跟我說過,學武就是不怕大尾 (【大尾】台語:就是不要怕有勢力的老大)。話說回來,同樣的我們護持佛法,就是不能怕佛門中的邪見大尾,因為這三千大千世界都是佛攝受的國土,在佛的國土護持佛法,有什麼好怕的呢?
俗語說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而人在外面出了事情,往往鄰居就是第一時間最能幫助您的人,因為遠水救不了近火。 所以有好朋友當鄰居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而我們佛教徒更是要廣結善緣。今天就聊一聊我的法國鄰居們。
1: 巴西的德國人
當初為了孩子的教育,搬家到華德福學校附近來。 一開始是租房子住,接下來我們夫妻倆個到處看房子的時候,準備買自己的房子。 我還記得我們去看了一間很有藝術情調的老房子,裡面住了一對退休的夫妻,他們準備把房子賣掉,把錢分給孩子們。後來我們買到他們隔壁的房子,而他們也沒有成功的賣掉屋子,所以他們就注定成為我們的鄰居了。 我們搬家後,我還特地去他們家串門子,帶了包台灣的烏龍茶和茶具跟他們結緣。這對夫妻也很熱情的招待我們。 之後他們也常常來我們家串門子,跟我們聊天喝茶,週末有時大家一起吃飯。
還有一次,這對老夫妻也幫忙我們照顧小孩們,讓我們夫妻週末去倫敦玩。這位老太太是道地的法國人,而老先生是從小生長在巴西的德國人,他國中的時候全家回德國定居了。而他一直很不適應德國的生活態度,他常常跟我說德國人太愛好表面功夫了,太注重面子了,人跟人之間沒有感情,他很受不了德國人的虛偽。 我常常開玩笑說,他除了長得像德國人外,其實骨子裡面是百分之百的南美拉丁人。
他在德國讀完書,來法國旅行,就一直在法國待了下來,他也不回德國了。而他的姐姐也同樣的學業結束就回巴西定居。其實人跟人之間的緣分很奇妙的, 而追求的也不一樣,真的很妙。 比如說在南美洲很多人想到美國跟歐洲去求學跟發展,末學就有巴西同事們一直想申請來歐洲工作,能到先進國家是他們的理想,同樣他們也認為在歐洲能給下一代取得更好的生活品質跟物質享受。 而我的鄰居卻不這麼認為, 他一直認為這些人為物質而活的人很沒有靈魂,不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他們夫妻一直過得是少欲知足的生活。很值得末學的讚歎。
同樣的佛教也是希望修行人能做到少欲知足,因為少欲知足可以讓我們減少一些生活上的基本世間煩惱。 雖然少欲知足還不能真的能出離三界的解脫,不過在世間少欲知足的確會少煩惱,也會活得很開心。但是佛法不是單單只有這樣而已。 而其實佛法就是在探討人生,而真正的實踐佛法是可以在世間生活而有出世間的智慧,是很高明也很深奧的。
雖然這對夫妻沒有什麼宗教信仰,不過他們的想法很接近佛教。 有時我跟他們聊天,我會加幾句佛法跟他們分享。 我寫了些法文的生活小文章我也會分享給他們一家人,其實也就是點到為止的次法,因為真正 佛陀老人家的正法,能相信的人還是很少的。
他們的孩子,當年的窮學生,現在是出名的電影攝影師。有次我晚上12點多回家,看到一群像打扮如同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人 (就如同電影MEN IN BLACK的打扮) 在我們的街頭,打著很亮的光,我在街的入口被他們攔了下來,我看他們身上都帶了槍,那時我還以為發生了什麼嚴重的事情,後來看鄰居的孩子,從一輛旅行車出來,手上拿著一台攝影機出來跟我解釋說他們在街頭拍片, 接下來我就看著一個法國佬說道:『CAMERA ACTION!』 我就看到一個穿黑衣的男子被幾個拿槍的男子追,黑衣人往我屋子的方向跑去,而當時我的百年古屋就這樣被攝到鏡頭裡面去。在月光下薔薇攀藤的百年古屋,真的很畫意。 很可惜這部片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上映,也許也不會上映,不過老實說我是蠻想看的。
當初我要離婚的時候,準備要把房子賣掉,一開始想到其他城市去住,鄰居的巴西德國人還跟我發脾氣,老先生來跟我說,他們好不容易有個能信任的好鄰居,而如今就要離開了。 後來我告訴他們,我買的新房子就在他們的斜對面,他們夫妻才笑出來。我如今還一直有他們房子的鑰匙。如果他們出遠門旅行,我會去幫忙看看,有沒有什麼東西沒有關好的,順便幫忙收信,澆花。好鄰居大家就是要互相幫助。
2:鹽巴女、香煙男。
我搬家後,新家是在一個巷子裡面,好幾戶人家共同用一個大水泥院。 大家都把車停在這個水泥院裡面。其中很多人家都跟末學成為好友,其中有位金髮少婦、遛貓老伯、鹽巴女跟香煙男。現在就談談鹽巴女、香煙男一家人。
我們剛到的時候,箱子都沒有開,我就去按了一下最近的鄰居家的電鈴,一個大胖子出來跟我們打招呼。大胖子一臉霸氣,兇巴巴的看著末學。 末學就跟他自我介紹,笑瞇瞇的告訴他我是新搬來的鄰居。 其實末學是不怕兇巴巴的人,一般初次見面會對人兇的,通常是很沒有自信心的人,兇是對自己的保護,這些人通常對陌生人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放下心防。 末學就好心邀大胖子進來喝杯茶。 果然大胖子對我們家擺滿了各種兵器,眼睛露出膽祛之意, 不太敢進來。之後末學要去健身房,去散步有時就會約大胖子一起去運動, 畢竟末學也是個大胖子。幾個星期下來,他也對末學比較信任了。
大胖子跟他的女友住在隔壁房子,房子是女方買的。 他的女友後來常常來借鹽巴,雞蛋,麵粉之類的小東西。 末學就在這裡暫時稱為她為【鹽巴女】。幾個月下來,有時鹽巴女他們一起吃飯的時候,也會邀我過去吃點小東西。
大胖子跟鹽巴女常常吵架。 我有時會聽到他們在水泥院互相大小聲的對罵,有時罵的內容我跟孩子們聽了都會感到好笑。
大胖子是個修水管工,薪水不是很高,那年的聖誕節到了,他想買個新的智慧型手機給鹽巴女,錢不太夠。 我就告訴他:『我先幫你墊錢,以後你再慢慢分期給我吧』。 胖子說我是天下第一大好人,之後我家的馬桶有問題,大胖子就主動的來幫忙修。我們搬來不到一年,鹽巴女就請大胖子離開,他們分手,大胖子哭了好久。我還約了大胖子出去吃飯,安慰安慰他。大胖子離開這裡後,久久我還會接到他的電話。
其實幫忙人家墊錢,其實還是【不增不減】的, 而且廣結善緣。為什麼是不增不減的呢?末學以現象界來分析給您聽:
請問您拿食物錢財給人家,這食物錢財是不是無常生滅的? 是呀,食物被吃掉就沒有了,錢財也會用盡的一天,所以說都是無常生滅的,我們再分析一下,而能布施食物跟錢財給人,而收到布施的人,這倆個人也不過是在各自的五蘊身 上有收有送,再仔細一點來看拿食物給人家也不過是身體·的運作而已,而受到的人也同樣是在他自己身體上面運作。 那身體是不是都是無常的? 是呀, 既然是都是無常的,都是生滅的。那是不是假的? 當然是假的呀,既然是假的那還有什麼好求的呢?那不就是無所求,無所得了呀,無所求的布施當然也就不會計較回報了。如果都是無所得,無所求當然就是【不增不減】了嘛。幫忙人家墊錢,食物錢財給人家,既然是【不增不減】,而且還可以廣結善緣,何樂而不為呢?對吧?
當然在大乘佛法,無所得,無所求還有更深的法義,各位想知道嗎?
鹽巴女跟前夫有個小男孩,小男孩比我的小兒子小2歲,小男孩在學校有些科目不懂的,我的孩子就會幫忙他補習功課,有時我下班看到孩子們一起在水泥院子踢足球。玩得真的很開心。 看了我也開心。哈哈哈哈。
鹽巴女後來交了一個新男友,跟她一起同居。 我常常看到這個男的在水泥院抽煙,我就暫時稱呼他為香煙男。香煙男的心很細膩,考慮很多。 常常看他一個人在那裡抽煙吐霧的思考。香煙男是電腦網絡管理員,大家見面我們都會聊上幾句,聊一下電腦。我不在家,香煙男也會主動幫忙我照顧我的小貓。 真的很有善心的男人。給他一個讚。
後來鹽巴女也給我一份她的房子的鑰匙,他們不在家的時候。我也會去幫忙餵魚餵貓吃東西。大家是有緣才會當上鄰居的,就一定要守望相助,好好的惜緣。
末學最後跟廣欽老和尚借一句話跟大家結緣.
廣欽老和尚曾經說:『〔未成佛要先結人緣〕 --我們修行人要 〔廣結善緣〕, 方便幫助別人, 凡事忍讓不計較。再壞的人, 甚至一隻小動物, 也要以歡喜心與牠結緣。沒有人緣, 或是相見人不歡喜, 皆是前世沒有和人結善緣所致。所以廣結善緣, 將來才會有福報, 才能人見人歡喜, 也才有度化眾生的善因緣。』

末學 合十

來呀來,去呀去,思念橄欖常相守。

  來呀來,去呀去,思念橄欖常相守。 末學的法國前室友 VINCENT   ,打了疫苗之後還是確診,他打電話中在被急診室的護士小姐拒絕之後,死神就敲他的門了,第二天就被家人發現死在自家的臥房。這事情我難過了很久,這個故事末學寫在自己的 BLOG : https://budd...